广元市苍溪县河地镇兴华村党支部书记谢艾军,在广元市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暨青年榜样分享活动中,向我们讲述了兴华村的故事。
从学生会“谢主席”到公司“谢总”再到乡村“谢书记”,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扎根乡土、振兴乡村的初心。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回到村里,他心中一直铭记“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这句话,这成为他返乡的动力源泉,他要用行动证明能为家乡带来改变。
他用三个“新”字,让大家认识全新的自己和全新的兴华村。
兴华村是苍溪东北角的“边角村”,423户村民守着5.5平方公里土地。谢艾军刚回村时,面临的是一个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空壳,老龄化严重,全镇最大的负债村。在发展第一个产业园区时,村里的老干部、老队长都不支持也不理解,站在对立面。但他坚持自己去跑项目、要资金,一定要建设出一片产业园。
他们以庭院经济为破题,在山脚打造“稻鱼共生”生态链,山腰发展“猕猴桃+中药材”立体种植,山顶准备开发悬崖露营基地。如今,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里有300亩精品果园、50亩稻鱼共生田,通过产业不仅让老百姓有了收入,还让集体经济实现5万元增长。
刚回来时,很多村民找谢艾军,提出诸如“我家能不能给个低保”“我家能不能打个池塘”“我年龄这么大了能不能不要清扫公路了”等问题。他刚接触这份工作时感觉困难,面对的都是疑难杂症,加之老百姓对村干部的工作不信任也不支持,不参与集体活动。后来经过走访调查,他发现村民们对很多惠民政策不知晓,以前村里承诺的事情也没有兑现。于是,他决定把村上所做的事情公开化、透明化。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谢艾军开创“云端治理”模式,将党务村务财务搬上微信平台,启用数字乡村治理平台,让在外务工的村民都能在“云端”参会议事;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通过做公益事业挣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现在村里老百姓都积极干公益事业了,道路有人修缮,垃圾污水不再乱扔乱排,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治理更见成效。
2023年赵泽华家的猕猴桃因为没人收购只能烂在地里,他找到谢艾军让其想办法找销路,谢艾军答应2024年全部帮他卖掉。每当入户走访望着积压的农产品和乡亲们期盼的眼神,谢艾军彻夜难眠。于是在2024年7月份,他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刚开始他不知道拍摄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怎么直播,既要当主播又当发货员,白天忙村务,晚上开直播,那一段时间他直接瘦了20多斤,但能帮助老百姓把产品卖出去他特别高兴。随着拍的视频播放量越来越多,直播间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一天直播就可以卖几万了,乡亲们拿过来的干菜、红薯、豆类、土鸡、土鸭等各类农副产品都卖出去了。去年5个月时间就卖了200多万元,为80多户家庭创造了3000多元的收入,更登上了人民网乡村振兴专栏。通过这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为民增收,切实解决“没销路,销售难”的问题,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需要青春力量。带着怎样把大家连在一起,把在外的成功人士和优质资源链接在一起的思考,2021年谢艾军开始组建村的爱乡青年群,先后到上海、浙江、成都考察学习对接资源。截止目前,村民捐献路灯150余盏,修建道路900米,成功吸引了青年回乡创业。兴华村的线上直播也让更多青年人参与进来,现在有3位85后青年人参与其中,去年就把翠冠梨和猕猴桃卖成网红爆款;还让农民自己当主播,残疾青年赵府修就是坐着轮椅直播的一位农民主播,也带动了脱贫户就业。
因为直播有了更大的宣传,谢艾军更有信心做好“云端兴华2.0”计划:现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和中建6局计划在村投资建设500亩雷竹产业园、100亩高山黄花菜种植基地,建设配套冻库和烘干车间;推出“悬崖上的直播间”和“我在兴华有块田”云认养项目,组建“兴华直播战队”,培育8名以上“乡土网红”,力争年内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从“谢总”到“谢支书”,谢艾军深深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青年一代的必答题。
青春不老,振兴正好
谢艾军在兴华直播间等着大家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