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团务公开 - 团干家园

改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7-04 15:55:13.1313  来源:本站  点击量:37

共青团广元市委副书记 李放

 
  按照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党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省委党校、团省委主办的全省加强和创新青年群众工作专题培训班。这次培训,是在省第十次党代会顺利召开,省委提出“三个翻番、五个提升”宏伟目标的背景下,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展开的,在12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青年工作者,一起聆听了领导专家的专题辅导,进行了坦率而深入的交流,并到沿海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收获颇丰。这里,结合自身工作,我就进一步改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社区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会管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社会权利为目标,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提供、调整和增进社会福利,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有序和谐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深刻转型,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和突出,对社会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重点和难点在于社区治理结构的重新搭建。
  一个合理的社区治理结构,应当是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也就是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具体来讲,作为掌握行政资源的党政部门,在社区治理格局中,起到决定性和方向性的作用,一方面,要以社会事业为基础,重点解决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民生要务,另一方面,要以社会组织为关键,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一般性事务处理的主体力量;而广大公众,都可以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来参与管理、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协调利益,从而形成政事分离、政民互动,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在这样一个治理结构中,社区志愿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是各类社会组织的中坚力量。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这类组织得到了党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甚至直接接受党的群团部门领导或指导,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同时,因为其所做的工作,绝大部分采取关爱、帮助的形式,并且不计报酬、不图回报,很容易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因此,一个运转良好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会成为参与社区管理的中坚力量,起到很好的标杆和带动作用。
  2、社区志愿服务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社会不公也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加上群众诉求利益渠道不畅,导致有些困难群众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去发泄对自身处境和对社会的不满,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宣泄。通过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配合相关单位对一些困难群众面临的问题提前介入进行帮助和解决,可以缓解仇视社会情绪的堆积,对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3、社区志愿服务有利于营建社区和谐氛围。和谐文明的社区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生活在友爱互助的社区氛围里,有利于提高人们幸福感和安全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很大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搭建参与的平台,让社区居民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举动中,提高社区归属感,让大家感觉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减少居民间消极、冷漠和孤立的感觉,缓解人人追求自利所引发的社会对立,最终实现和谐发展。
  二、发达地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借鉴意义
  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参观考察了成都、广州等发达城市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社区经济基础较好、辖区面积大、居民成份复杂、流动人口多、各种阶层混居的情况。他们所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地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极具借鉴意义。
  1、由“义工”向“社工”转变。“社工”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以为个人或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是一种职业。而“义工”,是不计任何报酬,志愿奉献帮助别人的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专业和有偿。按照通用的分类,志愿者实际属于“义工”。但在“社工”组织中,同样聚集了大量志愿者,因为社工组织实际所做的工作,都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与志愿服务工作基本一致,其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都是由“义工”来完成。因此,发达地区出现义工组织和社工组织逐渐融合的趋势,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趋向于服务项目专业化、服务对象固定化、服务人员职业化,成为社区中承担了大量社会工作的专业社会服务团体。例如,成都锦江区的“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从一个单纯的志愿服务团队,逐步演变成为负责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工作团体,通过在社区开展“义集”、“义仓”等互助项目,致力于构建诚信、互助、友爱和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他们一方面为社区提供专业化的道德文化发展、社会行为规范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他们通常以志愿服务为介入手段,让大量社区志愿者参与工作和活动,达到传递爱心、弘扬良善文化、增加人与人的关爱和信任,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2、由“政府实施”向“政府购买”转变。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一直以来,社会福利都是由政府主导解决,志愿服务组织只是起协助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结构不断变化,居民需求呈现差异化现象,行政化、指令化的社会福利服务,无法照顾个体的差异,出现了群众需求与政府提供服务的现实矛盾,一些特殊群体不断堆积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发达地区如广州、成都、深圳等地,尝试把政府承担的一部分社会福利服务功能转移给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在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我们了解到,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政府按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理念,委托海珠区团委向“启创”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这是国内首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的社会志愿服务。时至今日,“启创”的服务项目包括了社区精神文化建设、问题青少年纠正辅导、家庭纠纷干预、就业导航、居家养老服务、戒毒社会工作、荣军康复服务、残障人士帮扶等多个方面,政府通过购买这些服务项目,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带领志愿者一起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协调居民关系,营造社区氛围,他们具有专业、灵活、深入、能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服务、易于被群众接受等特点,对社区关系的调整和润滑、居民心理压力的纾解和缓冲、特殊人群的精神健康和社会融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文明社区的建设。
  发达地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也不能完全照搬。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的经济基础、专业人才水平具有不小的差距,而社区居民结构与发达城市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因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组织实施的方式来开展志愿服务不具有现实意义。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第一,作为5.12特大地震重灾区,我们具有坚实的志愿服务精神基础,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在抗震救灾中参与过志愿服务,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感受过风雨同舟的青春激情,对志愿服务理念非常认同;第二,我们具有较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如775、885等,这些志愿者团队,成立于抗震救灾时期,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聚集大量青年参与、广大群众认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社会公益组织。同时,这些团队从成立伊始就积极参与党政倡导的各项社会服务,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第三,我们推行的社区党团员志愿者“双报到”制度,使我们具有非常好的志愿者资源,并且实现了城域全覆盖,让每一个社区都具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条件。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1、观念决定出路。加强和改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让社区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部分,甚至承担社会管理的一些职能,需要观念的转变。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元,应当推行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这是因为,根据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势,作为管理主体的基层政府,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功能,克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将一些无法采取行政手段完成的特殊社会福利职能,让渡给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各种社会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弥补行政硬性管理的不足。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规模开展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组织进社区在我市很不现实,而志愿服务团队恰好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通过建立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社区建立以“党团志愿者”为骨干、全民均可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让渡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实现社会协同治理。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基层政府无需负担人员工资、行政费用等开支,只需要解决志愿服务组织在承担社会管理职能中产生的工作经费这样很小一部分资金,就可以实现社会管理专业化的目标。而志愿服务团队作为政府的合作伙伴,不是政府的代理人,具有一定独立性和民间性,在服务安排、人员调配上有很大灵活性,有利于拉近与居民的距离,有利于为居民提供个别的差异化服务,同时,实质性地参与社会建设,使志愿者组织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吸引更多公众参与,从而推动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
  2、创新实现突破。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前提是志愿服务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在现有的工作内容上进行创新。除了在表层意义上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活动外,更应该涉足一些专业化、深层次的社会治理,以弥补社会制度的纰漏。就目前而言,我们的社区志愿服务至少在几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一是在社区参与方面。根据每个社区的不同情况,总结和提炼社区固有的文化特质,通过组织娱乐活动、发动居民交流、开展扶贫济困、倡导敬老助残、建立互助平台等多种方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倡导友善互助的社区形象,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让每一个居民觉得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认为社区是自己家的延续,消除大家的冷漠态度,打造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二是在纠纷介入方面。人生活在社会上,遇到各种纠纷和矛盾在所难免,与陌生人、邻里之间乃至家庭内部,都会有产生大小不等的问题。这些矛盾和纠纷放任不管,极有可能演变成积怨,甚至酿成悲剧。因此,政府开展大调解工作,旨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但缘于群众对政府权力所寄予的期望,政府在介入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充当了裁判者的角色,不仅难以抚平不满情绪,甚至让一些人把不满情绪转移到政府。而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让志愿者以听众、朋友的平等方式介入,不过多地去判断是非对错,只是帮助涉事人员探索转变,从危难中寻找机遇,从矛盾中找到出路,不失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补充。三是在边缘人群干预方面。边缘人群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无就业人员、流浪人员、有严重不良行为人员、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特殊疾病人员等等。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边缘人群这个游离于主流文化意识与体制之外的特殊群体在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正逐步显现。这部分群体具有贫困化、脆弱性、边缘化、低层次性等特征,由于身份特殊,他们经常处于分化和变动之中,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自我调控能力较弱,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针对这样的一个群体,除了需要政府依法严厉打击边缘人群中的犯罪行为外,更需要的是志愿服务组织介入进行心理疏导并帮助他们进入社会主流。可以通过在边缘人群中开展“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等促进精神健康的相关活动,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结交朋友、爱心帮扶等方式,减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排斥和歧视,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和支持,减少消极和孤立的感觉,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通过开展“一对一”的特殊干预,帮助他们寻找边缘化根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目标,重建自信;可以围绕促进就业开展一系列服务,如开展职前训练、辅导未就业人员制定职业规划,寻找就业资源和就业信息,处理因求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等,帮助他们明晰自己的就业目标,让他们不再对前途一片迷茫。
  3、机制保障运行。建立合理的机制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确保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长期规范运行,必须通过建章立制的办法,实现标准化管理。
  一是应当建立和完善志愿者组织机制。要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专业小组、志愿者小分队三级组织架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负责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开展,对接社区志愿服务需求,研究在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志愿服务专业小组根据所开展的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特长建立,负责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划分情况设立多支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小分队负责深入社区与居民家中,具体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要建立不同层面的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大会、小组负责人会、分队会议等,研究和部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要在现行招募派遣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志愿者注册分类,特别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团志愿者”的资源优势,把“双报道”的党团员志愿者,根据专业、特长和空闲时间,安排到不同的服务小组和志愿者小分队中,让他们具有明确的志愿服务内容。
  二是应当建立差异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要明确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内容。每个社区根据不同情况,设立满足不同需求的专业服务项目,如社区文化认同、互助平台构建、弱势群体帮扶、问题青少年陪伴、待业青年职前训练、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纠纷干预、不良行为人员矫正等,并详细制定项目的实施规划。要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在社区开展专业服务项目,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对志愿者要求很高,尽管对志愿者按专业进行了分类,但也需要进行持续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能力;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党委政府在对志愿服务组织充分授权,放心委托其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其工作方向的把握和工作成效的评估,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与指导,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向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方向推进。在制定评估体系时,要看到社区志愿服务的目标是改变人的观念和感受,建立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评价和监督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制定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不单纯追求数字达标,更多注重过程评估而非结果评估,建立以公众咨询和协商、服务对象回馈意见收集与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客观评价体系。
  三是应当建立灵活有效的奖励机制。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不图回报,不计报酬,更多地是体现一种奉献精神。对志愿服务行动的肯定和奖励,可以在全社会起到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鼓励更多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取社会尊重,实现人生价值。除了定期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外,我们应当建立更加灵活的奖励机制,时刻体现社会对优秀志愿者的尊重。我们可以开展星级志愿者评选工作,每年把在社区注册的志愿者,按照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服务效果,评定为不同星级的志愿者。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制定奖励措施,让不同星级的志愿者在年度考评考核、优秀评选、考试加分、公共设施使用甚至个人社会消费等方面享受不同的优惠,让优秀志愿者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形成“参加志愿服务光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社会共识,树立“人人都做志愿者”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