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荣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去指导我们从事的各项工作,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校外教育,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在我市,以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代表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是开展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它们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事业中,与学校教育一样,担负着同样光荣的历史重任。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校外教育发展规律,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才能够实现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在服务对象和功能上统筹兼顾,促进校外教育科学发展
校外教育的主要机构——青少年宫,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从前苏联学习借鉴的一种对学校教育有效补充的青少年社会教育阵地,也是当时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教育品牌。从其诞生时起,“青少年宫”就总是与“城市”和“有特长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在青少年宫学习一两门艺术特长,也成了城市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事实上,因为青少年宫的数量远远少于当地学校的数量,各地青少年宫也只能将服务对象集中在“城市少数孩子”身上,就其功能,更多的是在满足对部分孩子艺体特长的培训,从青少年宫,也走出了象孔令辉、李云迪、章子怡这样的艺体人才。
当前,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面对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广泛性的矛盾,在活动阵地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上做到统筹兼顾。在服务对象上,我们既要满足有一定经济基础家庭的孩子需求,也要注重目前已普遍存在的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以及城市留守儿童的需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作为校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在服务对象上的“多元化”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社会和谐的应有选择。目前,在四川省青少年宫系统广泛开展的“关爱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活动”,也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方式。在服务功能上,校外教育机构不能紧盯着“艺体培训”不放,更应该以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充分发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作用,在青少年安全自护、法制宣传、科普宣传、心理辅导等方面广泛开展活动,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功能。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上的统筹兼顾,最终目的,就是要把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成“全方位为更大多数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机构”,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二、在服务时间和空间上统筹兼顾,促进校外教育科学发展
青少年校外教育,就其名称可以看出,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时间段,校外教育阵地就基本上无人可来,无事可做。周一至周五“白日空”现象也是困扰各地青少年宫的普遍现象。同时,由于各地青少年宫建筑面积有限,寒暑假和双休日又存在不够用的问题。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今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印发了相关管理工作的意见,相关文件均指出“要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学生平均每周有半天时间参加校外活动”。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极大提高活动阵地的使用率,但是,在“逐步做到”之前,我们应通过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手段来解决“白日空”现象。校外教育机构应主动出击,广泛联系,通过开办青工技能培训、家长培训、亲子艺术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在活动空间的利用上,应该跳出青少年宫自有场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联办、设点、开办流动少年宫等形式,深入社区,辐射农村,形成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实现广覆盖、可持续。
在目前校外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矛盾问题上,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才能实现校外教育阵地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三、在运营模式和手段上统筹兼顾,促进校外教育科学发展
目前,大多数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主要的工作内容还是青少年艺体培训,从现象上看,也只有搞好了培训,才有效益,才能发展。作为政府投资兴办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把公益性原则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负担过重,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培训上。在如何突破资金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公益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既要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又要主动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来体现公益,另一方面,还应该兼顾市场,参与竞争,优化服务,打造品牌,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市场,要积极探索“以收费养公益,以培训养活动”的良性自我发展道路。
公益事业单位不等于等、靠、要,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创新发展模式,既要依靠政府资金保证必要运转,又要主动兼顾市场,把公益性的管理体制与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与社区联系,与民间资本联系,与青少年文化体育企业联系,主动寻找经济结合点,探索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要大胆创新内部资本结构,壮大自身实力,多渠道、多手段实现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标。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只有在实践中明确定位,大胆探索,紧扣服务广大青少年这一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作者系广元市青少年宫主任、省青少年宫协会副秘书长)
该文刊载于2007年11期《中国教育与探索》和2007年11月23日《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