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青川团县委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拓宽思路、创新机制,以“三心”关爱为基石,为留守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上下“齐心”,构建关爱网络
全县确立了以学校为主渠道,教育部门、共青团主抓,相关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县上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学校也纷纷制定实施方案,部署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团县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县级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构建起了强大的留守孩子关爱网络。
干群“实心”,共筑关爱之家
为了将关爱行动落到实处,团县委积极争取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协调、整合青川电信、移动等团内外资源,在姚渡、竹园、木鱼、县城乔庄等7个重点乡镇建起了留守学生之家,完善了亲情话吧、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配备了电视、VCD、亲情电话、爱国主义光碟、青少年报刊杂志、桌椅、文体用具等器、教材,给留守孩子提供了一个交流、休闲、学习和心理健康咨询的平台。团县委还派出业务骨干指导各学校为每一名留守孩子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收集、记载他们成长的过程和特点,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做到软件“六个一”,即有规章制度、有留守学生名单、有结对帮扶名单、有管理措施、有活动展示、有相关纪录。努力将每一个“留守学生之家”建成有家具、有家规的和谐大家庭。
一颗“爱心”,彰显关爱细节
为了将这一颗爱心传递给每一位留守孩子,渗透到他们生活、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团县委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在细节中彰显关爱:由团县委发起,在全县范围内建起了一支由县、乡党政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广大团员、少先队员等520余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人分别与一至二名留守孩子结成对子,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帮助、教育和引导,做他们的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保证留守孩子每月5分钟的免费亲情通话时间,架起孩子与远方父母沟通的桥梁;在假日组织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共进一次午餐、看一部动画等,共度他们的课余生活;开展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为主题的系列书信活动,鼓励留守孩子向远方的父母多写书信表达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期盼,并引导他们把这种思念和期盼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组织法制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在丰富多彩的关爱维权活动中,许多留守孩子曾因想念父母哭了,得到爷爷、叔叔、阿姨们的知心问候,他们又重新露出了笑容。